当前位置:

中国乳业走上质量复兴之路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作者:何 可 编辑:刘秋平 2018-01-26 10:35:0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乳业走上质量复兴之路

  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食品行业最高水平

  □ 本报记者 何 可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标准缺失、监管力度不够、原料乳质量低、奶牛饲养水平差、建厂无规、市场无序、乱抢奶源、掺杂使假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面对质量的拷问,中国乳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10年之后的2018年1月18日,首届中国乳业质量年会在北京召开,带着“中国生鲜乳质量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食品行业最高水平”这样的成绩单,中国乳业重拾信心,将质量之殇的帽子远远抛开。

  中国乳业脱胎换骨、翻天覆地……赞誉声中,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

  最严监管下合格率达99.6%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介绍,自2008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乳制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包括《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十几项政策法规在内,涵盖了奶牛养殖、原料乳收购、乳制品加工、质量控制、市场监督、产品销售及广告宣传等各个方面。

  为防止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74项,涉及产品标准21项、生产规范标准3项、检验方法标准50项。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是世界要求最严、技术含量最高的标准之一。

  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表示,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乳品标准治理体系,并非只靠单一标准。

  刘美菊表示,这些法规政策和标准,在乳制品行业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规范了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升了乳制品、婴幼儿乳粉的整体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了乳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10年以来,国家还对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密集的质量监督抽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制定监督抽检计划,对乳制品每季度全覆盖抽检1次,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月月抽检全覆盖,对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不合格产品一律进行下架、召回、销毁处理和企业整改等严格处理措施。

  国家监督抽检数据显示,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2014年为98.3%,2015年为99.3%,2016年为99.4%,2017年1~11月份为99.72%;乳制品合格率2014年为99.3%,2015年为100%,2016年为99.8%。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透露,2017年前三季度乳制品抽检的合格率达到99.6%,为32大类食品抽检中的最高水平。

  原料乳和乳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奶源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只有原料乳质量好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这是“三聚氰胺事件”铁的教训。刘美菊说,10年来,中国乳业通过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和企业自有奶源,逐步淘汰“庭院式饲养、副业式经营”的散养模式,大力发展企业自有奶源,对奶站进行整顿提升,使原料乳的质量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统计,2016年全国奶类总产量3712万吨,与2008年3782万吨基本持平。其中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达到53%,机械挤奶率由2008年的51%增加到100%。2016年,企业自有奶源比例突破30%,有的企业已经实现100%。

  自2008年以来,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所有企业的设备水平、检验能力、质量保障能力等大幅度提升,达到了“智能化工厂”的水平。真正做到了原料可溯源,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我国生鲜乳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稳定向好”。刘美菊说,经过多年努力,2016年对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检测合格率为100%,生鲜乳检测合格率为99.8%。

  刘美菊表示,“三聚氰胺”的惨痛教训已经成为过去,中国乳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并即将翻开崭新的历史篇章。

  “连续3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检合格率都在99%以上,2017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合格率达到了99.5%以上,去年全年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是百分之百的合格。”据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张靖介绍,国内主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硬件条件基本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检验能力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属于历史最好水平,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信心逐步恢复。

  不合格产品都属偶发性质量问题

  2017年1~9月,食药监总局共抽检乳制品1169批次,不合格批次5个。2017年1~11月,食药监总局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2432批次,不合格批次7个。

  宋昆冈表示,这些抽检不合格产品,都属于偶发性的质量问题,不具有系统性、普遍性或区域性、局部性的风险。分析这些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既不是工艺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上的漏洞问题。

  “7个批次不合格产品,因标签不合格的占到了5个,有的将微量成分的单位μg错写成mg,有的微量成分实测值合格,但标示值不合格;有的企业设计标签依据过时的老标准,微量成分仍沿用‘范围值’标示,这些都是不应发生的错误。”宋昆冈说。

  刘美菊表示,三聚氰胺的惨痛教训已成为过去,中国乳业将翻开崭新的历史篇章。2018年度,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乳制品市场将呈现稳定发展势态,中国乳业要继续抓好产品质量提升,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中国乳品品牌。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作者:何 可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市场监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