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喜讯,受理我省汨罗粽子、溆浦瑶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这是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以来,首次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地理标志保护受理公告。此次公告也标志着,湖南应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举措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地理标志是国际上认可的货源标识、质量标识、品牌标志,是产品行走市场的“通行证”。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得到的重视前所未有,推进的力度前所未有,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
自2012年至今,全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32个增长到77个,翻了一番多;在全省122个县市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覆盖率达到75%以上。醴陵瓷器、新晃黄牛肉、浏阳花炮等一个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三湘大地,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地标蓄力,品牌巨轮加速远航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国际互认的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保护制度,一直以来被誉为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作为一项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地标产品保护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
1999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正式诞生。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标志着我国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一个国家地理、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结晶,主要是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其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而成的。
地理标志既是被标识产品的产地标志,又代表被标识产品的特殊质量和文化象征,代表着优越品质和良好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和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品牌建设,对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精准扶贫、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03年,湖南开始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通过法规标准、专家评价、质量保证、检验检测、执法打假等方面推进,有效保证了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东风劲吹,精准扶贫战鼓擂响,湖南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加大力度推进。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支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对新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给予奖励政策。2018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湖南省政府重点工作写入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湖南省质监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动帮助各地方政府申报、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推动贫困地区地理标志产品发展。
湖南地理标志产品硕果满枝。截至目前,湖南已有77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等领域,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92个县市区。催生了核准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329家,发展了种、养、加、销等上下游企业1500多家,年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
地标发力,促进产业提质振兴
南县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中心,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南县小龙虾近年来名头响、销售火爆,但市场的“野蛮生长”,也带来了产业发展缺乏规划、企业难做大、监管乏力等问题。
2017年,南县小龙虾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质监部门帮助南县小龙虾建立地方标准,配套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南县小龙虾产品质量水平和声誉;同时,鼓励产地组织和企业加强宣传,扩大产品的社会影响。
有“地标”的保驾护航,南县小龙虾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行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南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2万亩,其中“稻虾共生”养殖面积24万亩。全县从事小龙虾产业人员达2.8万人,产业经纪人2800人,带动就业机会3000余个,社会效益明显。公司生产的南县小龙虾产品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占湖南省小龙虾出口90%以上。
下一步,质监部门将积极推动南县小龙虾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互保中方产品名单,助力南县小龙虾遨游海外,打造稻虾百亿产业。
南县小龙虾的案例,不过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力”产业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成为发展热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推动产业振兴、提质升级的抓手强力。质监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指导、培育、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每年对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进行专门调研和现场指导;利用行业平台、新闻媒体、旅游节会等大力宣传湖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通过制定、实施标准促进生产方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集约式转变;发挥职能作用,打击假冒伪劣,为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截至目前,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共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点示范区8个,建立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39项,市县级农业技术规范53项,企业标准37项。
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光环下,有利环境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正在发酵,资金资源不断聚集,产业规模日益壮大……隆回金银花、祁东黄花菜、永丰辣酱等等一批批特色产品不断走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有机化发展道路,产业驶向了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轨道。
地标给力,拓宽脱贫致富之路
十八洞村曾经是湘西最贫困的村镇之一。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该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将发展支柱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来抓。
针对当地实际,村里大力发展湘西猕猴桃种植。十八洞村建立猕猴桃精品产业园,群众不仅从猕猴桃种植、加工获益,还能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湘西猕猴桃只是湖南地理标志产品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战略。湖南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把地标保护作为富民惠农、扶贫攻坚的重大工程,精准施策、持续用力,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创地标、以地标提质量、以质量兴产业、以产业促脱贫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在湖南51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共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覆盖率达到近75%。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质量抓手”、“特色名片”、“国际通行证”等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80%以上的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后产值增长一倍以上。
古丈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7年古丈毛尖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该县制定古丈毛尖湖南省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化基地,大力发展茶产业,推进产业转型。该县茶产业飞速发展,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15万亩,人均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实现产值78064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全县5万多名茶农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立了“利益联结”;通过“一带多”的方式直接带动3万多人脱贫。2017年,古丈红茶又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丈靠茶脱贫、靠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东安鸡也是2017年“新晋”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申报地标的过程中,该县大力开发、保护、利用和规范“东安鸡”这一品牌,推动了东安鸡的产业化发展。东安鸡在精准扶贫方面成效显著,覆盖全县146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16652户,扶持贫困人口45880人,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东安鸡产业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户比率达到99.9%。
还有茶叶、猕猴桃、金银花、黄花菜……湘西、怀化等地通过地标保护,发展了成千上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了一道道亮丽风景,聚集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形成了贫困地区全域旅游的新优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搭上地标保护这趟快车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春风又绿湘江岸,芙蓉国里芳菲竞。
随着“打造一个地标、形成一个品牌、发展一批企业、带活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思路的不断落实,随着“中欧100+100”“中日10+10”“中泰3+3”等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互保,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产业迈上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越来越多的“湘字号”乘着地理标志产品的东风闪耀在国际舞台,代表着湖南质量,彰显着湖南特色,展现出中国品牌的湖南力量!
(图片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珊 周家洪
编辑:刘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