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蓝色香葱”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经检测,表明可能使用了波尔多液。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人们对其担忧主要是出于对铜元素摄入过量可能引发的危害,那么,波尔多液(铜)的安全性如何?食品安全标准中针对铜又有哪些相应的限量规定呢?
波尔多液(或者铜)的安全性、暴露量如何?
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的保护性杀菌剂。波尔多液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农药,即使有残留,因为它是水溶性的,也容易洗掉。铜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铜摄入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给出的成人铜的UL值(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8mg/d。人体对铜有着严格的体内平衡控制机制,以防止其积累过量。由于铜化合物催吐的特性及不好的味道,人体急性铜中毒很罕见。
我国曾制定《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15199-1994),对食品中天然铜污染水平予以限定,同时为确保缺铜人群铜元素摄入,《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也规定在特定食品种类中,可按照规定强化量对食品进行强化。
随着铜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已不适宜作为污染物管理。中国总膳食研究评估膳食铜的暴露量和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膳食铜的摄入量处于安全水平,食品中铜限量标准在控制铜中毒方面的作用已经有限。(2002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总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平均每天从膳食中摄入的铜是2.99mg/d,因此是安全的。)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制定的国际标准中仅将铜作为质量指标来考虑,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未将铜作为污染物管理。因此,根据我国人群摄入情况的调查评估,并参照CAC的管理模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提出废止《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 15199-1994),必要时在产品标准中管理的建议。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废止GB 15199-1994《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11年第3号公告),不再将铜作为食品污染物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取消GB 15199-1994《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仅是不再将其作为污染物管理,并非不对其管理,而是采取其他方式管理。例如,在营养强化剂标准、产品标准等标准中管理,通过营养调查、产品监测等监测跟踪我国人群对这些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有哪些是针对铜的指标?
我国在营养强化剂标准、产品标准、食品添加剂等标准中,均对铜有限量管理,同时还有相应的营养调查、产品监测等监测跟踪我国人群对这些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在有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如何看待“蓝色香葱”事件?
本次事件波尔多液是人为施用农药带来的铜污染残留,不属于天然污染和营养强化的范畴,应结合农药批准时的相关资料研判其铜残留水平的可接受性。
至于相应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涉及的铜的使用,则会按照添加剂、营养强化剂进行抽检。
值得一提的是,波尔多液喷洒至大葱上结晶后就会变蓝,擦拭大葱出现蓝色并不意味着就存在安全问题。波尔多液的水溶性非常好,消费者仔细清洗,即可消除可能的潜在风险,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对波尔多液的管理更多是出于环境的考虑,因为铜在土壤中的蓄积会影响土壤,由此可见,食品安全不仅关乎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人类大生存系统中的一部分。
(转载自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4月22日预警交流栏目文章)
来源: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黄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