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大外卖平台上线“堂食”标识,国家新规严管“幽灵外卖”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李茜 2025-11-04 08:51:37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外卖平台标注了“堂食餐厅”的大米先生某线下门店,消费者正在用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贾凯清 摄

在外卖平台标注了“堂食餐厅”的大米先生某线下门店,消费者正在用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贾凯清 摄

对于广大外卖消费者而言,以往每次下单就像“开盲盒”,谁也拿不准商家是否具备堂食门店。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无堂食”外卖需加注专属标识,为外卖商家监管再添“紧箍咒”。

记者调查发现,此前美团、京东外卖、饿了么三大主流外卖平台已率先上线“堂食”相关标识。各平台的标识名称、认定标准是否统一?认证流程有哪些要求?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线下走访。

堂食店“明厨亮灶”,“即提店”有铺无座

打开各外卖平台,记者注意到位于古汉国际的一家大米先生新鲜现炒店,该店在美团外卖被标记为“堂食店”,京东外卖标记为“堂食餐厅”,饿了么则标记为“可堂食”。最近一个月,这家店铺的月销量达到了3000单,评价中许多消费者提到了“菜品新鲜”“卫生放心”的关键词。

3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大米先生店铺,看到琳琅满目的菜品摆放在自助餐区,餐厅内干净整洁,不少消费者正在店内用餐。店内特设了外卖取餐口,几位厨师在后厨现炒饭菜,打包好后从外卖取餐口处送到外卖员手里。

还有一类特殊商家——虽无堂食桌椅,却拥有成熟线下铺面,如包子铺、早餐店等。记者发现,这类门店在美团、饿了么未作特殊标注,而在京东外卖上被单独标记为“即提”。以位于火星生鲜市场的手工鲜肉饼店为例,记者在门店看到,工作人员现场制作肉饼,铺面虽小但实现“明厨亮灶”,几位消费者正等候取餐,整体操作透明可见。

平台认证要求有差异,均推举措提品质

“优先选有堂食标识的店,感觉更靠谱。”这是不少消费者的外卖下单习惯。但记者梳理发现,三大平台对“堂食店”的认证标准并不完全一致。

“饿了么商家中心”微信公众号在7月13日发布相关推文明确,商家申请“可堂食”标签,需上传堂食环境实拍视频或图片(需清晰展示堂食区域,确保材料真实完整),平台审核通过后,商家获得“可堂食”标签。美团方面表示,具备堂食服务能力的商家通过平台模型识别或通过相关视频认证后,即可获得“堂食店”标识,并在首页推荐位、专属标签等多个核心位置获得流量权益。自该标签上线以来,已有超140万商家完成“堂食店”标识认证。京东外卖则表示,入驻平台的餐饮商家店内可落座就餐,同时在三方美食点评类平台评分达到3.8分以上,可添加“堂食”标识。

三大平台在外卖品质提升方面均有举措:京东定位“品质外卖”,只限“品质堂食餐厅”入驻,同时推出“七鲜小厨”“24小时后厨直播”等运营体系。美团宣布升级“繁盛计划”,其中包括投入5亿元推动“明厨亮灶”新基建等。饿了么则在9月初宣布与深圳市安康赢食安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外卖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新规剑指“幽灵外卖”,“技术+监管”护安全

10月16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点针对无实体门店、借用或伪造资质上线经营的“幽灵外卖”,旨在堵塞监管漏洞、明确责任归属,并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透明度。在该征求意见稿中,资质审核与经营真实性成为监管重点,不仅细化了平台在入网审核、日常监测抽查及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要求,还明确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经营资质,且不得超范围经营。其明确禁止使用同一经营资质在同一平台开设多家网店,这将有效遏制部分商家通过“一证多开”方式扩大线上曝光却难以保证各店食品质量的乱象。

征求意见稿还多次提及并强化了“互联网+明厨亮灶”的作用。平台被要求对入网商家的“互联网+明厨亮灶”进行审查,未实现者不得上线交易。同时,平台需提供技术支持,在商家主页显著位置标明跳转标识,并将相关视频信息至少留存14天。这一规定使消费者能够实时监督食品制作过程,也为监管提供了追溯依据。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法律监管的细化与技术手段的落地,外卖行业将逐步告别“信息不对称”的“盲盒时代”,消费者将迎来更安全、更放心的外卖消费环境。(全媒体记者 贾凯清)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李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市场监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