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熔铸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

2019-04-23 16:37:18 科技日报
作者:刘园园 王春 谈琳 编辑:戴佳帅
字号: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在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一组数字令记者印象深刻:

2018年,这座城市人均GDP超2万美元,与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比肩;她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国近1/10的财政总收入;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从2010年的0.7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0.38吨标准煤/万元。

是什么让上海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能源、土地等消耗,支撑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增长?创新是其秘诀之一。

以新兴产业凝聚创新

创新的第一个注脚写在上海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中。

“上海的经济结构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

应勇介绍,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稳定在70%左右,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8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至30.6%,增长3.8%,高于全市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

亮眼的是,上海的新动能加快形成,包括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1%。

人工智能是上海盯准的前沿产业之一。2017年11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希望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我对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有造船、航空航天、汽车等重要产业类别,又有众多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因此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以超前布局带动创新

创新的第二个注脚写在上海对科技研发的布局中。

2018年,上海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高到2018年的47.5件。目前,上海的顶尖科研成果、国家高水平科技奖、一类新药研发创制数量均占全国1/3。

张江国家科学中心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内容,其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

记者在张江科学城调研采访时了解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项目正在这里孕育。例如,硬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光源二期等光子科学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已初步成型。

还有一批重要原创科研成果正在这里诞生,生物医药是热门领域之一。

“这里有6个已上市的重大新药创制成果,60多个临床二、三期在研药物,其中近30个全国领先在研一类新药。”张江科学城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以开放姿态融入创新

创新的第三个注脚写在上海拥抱开放的姿态中。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这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所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

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探索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体制,2018年7月10日,“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发布,提出将加快取消汽车制造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同日,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标杆企业,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在上海独资设立第一座海外超级工厂。由此,特斯拉成为中国首家受益于新能源合资股比放开的外资车企。

《2018上海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累计引进9万余个外资项目,集聚众多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等功能性机构,各项成绩位列全国前茅。

开放的上海正吸引更多创新要素落地生根。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透露,微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已于2019年1月落户上海,计划今年5月正式开始运营。

“微软公司与上海有着长期的创新合作渊源。我们会继续推进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业务与研发布局,加速本地区的创新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成果落地。”洪小文说。(刘园园 王春 谈琳)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