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人员落实全时管理措施,进行巡逻及摊贩劝导。
天心区24小时政务服务站。
红网时刻新闻4月27日讯(记者 余雅琴)作为长沙的城市“金名片”,五一商圈凭借其日均超50万人次的客流量和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商圈商业力前五强”的亮眼成绩,已成为现象级网红地标。然而,庞大的客流量也带来了市容管理、交通秩序、安全隐患等挑战。为回应市民游客对高品质城市环境的期待,长沙市自2024年起逐步启动五一商圈全时段管控,并于今年3月26日吹响市容秩序“百日攻坚”行动的号角,通过多部门联动、24小时不间断执法,探索精细化、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4月27日,记者跟随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轨迹,亲身体验感受了全时管理带来的变化。在开福区潮宗街、天心区黄兴广场步行街、芙蓉区国金中心,不少商铺和市民游客都为创新的全时管理模式点赞。
五一商圈全时管理范围覆盖营盘路、湘江大道、城南路(西湖路)、芙蓉路合围区域。为实现“空间无死角、时间无断档”的管理目标,长沙市创新推行“网格化+机动+联动”执法机制,将商圈划分为多个责任片区,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确保每个角落有人管、每项问题有人盯。
“过去的管理存在盲区和空档,如今三区联动打破了行政壁垒。”芙蓉区城管局副局长夏铁巨介绍,天心、芙蓉、开福三区建立了跨区域协作机制,并引入视频网络平台,通过AI智能识别自动抓拍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问题,实时派送至责任单位处置,形成“线上发现—线下解决—线上复核”的闭环流程。这一技术手段的应用,使问题处置效率大大提升40%,改变了传统依赖人工巡查的被动模式。
“百日攻坚”行动以“三清两提一规范”为核心,剑指商圈管理中的顽疾。4月份以来,城管、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出击,针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三大领域开展地毯式清查,累计查处占道停车、堵塞消防通道等违法行为572起,查扣摊贩239个,劝导摊贩1408人次。“过去黄兴广场摊贩扎堆,现在路面清爽多了!”市民李女士感慨道。
治安管理方面,公安与城管联合执法,严打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商圈重点区域见警率提升60%;品质提升方面,推行“墙根到墙根”一体化维护模式,环卫、市政、园林协同作业,每周五开展“全民大扫除”,动员商户、志愿者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文德咖啡主理人表示:“巡逻人员增多后,游客安全感提升,我们夜间营业的安全感也提高了,所以就延长营业时间1.5小时,从而促进我们营业额增长。”
针对流动摊贩这一“老大难”问题,长沙市并未“一刀切”禁止,而是疏堵结合。通过摸底造册、科学分流,在南阳街、南门口设置两处疏导点,吸纳160余个摊贩规范经营。
截至4月底,“百日攻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三区累计投入城管力量1330人次、特勤安保2296人次,商圈显性勤务覆盖率达90%,司门口铜像前、解放路沿线等“重灾区”乱象基本消除。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黄兴广场步行街地面整洁,商户自觉落实“门前三包”;国金中心周边交通井然有序,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在严格管理下,既保留了烟火气,又增添了秩序美。
数据背后,是市民游客的切身感受。“潮宗街现在有机更新了,游客也很多,巷子又多,晚上其实有些路没那么亮堂,现在有了巡逻了,那大家还是逛得舒服些了,我们住得也安心了,住这么几十年,现在觉得安全感、幸福感都很足。”杨嗲边说边点赞。商户和摊贩的配合度也显著提高,大家纷纷表示支持全时管理,认为“规范经营才能长远”。
城市管理如绣花,细微之处见真章。“百日攻坚”只是起点,未来长沙将深化三区联动机制,推广智慧管理平台,推动管理向“共治共享”转型,努力打造“精致精美、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范本。
从人潮涌动的网红打卡地,到秩序井然的城市会客厅,五一商圈的蜕变印证了“管理出效益,精细见品质”的理念。这场“百日攻坚”不仅是一场环境整治的硬仗,更是一次城市治理能力的升级。随着全时管理的深入推进,长沙正以更开放的胸怀、更智慧的手段、更温暖的服务,让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