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新网丨国新办发布会:桑植县打造了“知识产权精准扶贫世界样本”

来源:中新网 编辑:陈加宁 2020-11-27 14:46:43
时刻新闻
—分享—

摘要:“这些经验不仅仅在桑植,应该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应该切实可行。可以说是打造了质量高、发展快、模式好的‘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世界样本’。”赵云海称,下一步,桑植县将继续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持续运用好地理标志和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切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26日说,在脱贫攻坚战中,该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助力精准扶贫,通过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探索出将知识产权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融合、共发展的有效路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下午在北京举行知识产权助力精准扶贫新闻发布会,甘绍宁具体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他说,助推专利技术强农方面,首先,注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上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优化专利文献检索及分析系统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具,为贫困地区获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其次,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建设的51家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并通过“专利信息对接精准扶贫”等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推进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方面,结合农业产业的特点,综合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各地切实推进“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取得积极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打造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申请审查的“绿色通道”,优化审查流程,提高审查效率,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商标品牌富农和地理标志兴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甘绍宁指出,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礼分别于1994年和2007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两个定点扶贫区县。多年来,该局都选派干部到这两地扶贫挂职,从最初建桥修路、盖学校的物资帮扶,逐渐发展到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来进行智力帮扶,助推产业发展,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扶贫新路径。两地通过保护和运用“桑植白茶”“崇礼蚕豆”等地理标志,扶持壮大产业,形成“专业合作社+品牌+产业+贫困户”等产销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创收,以“造血式”扶贫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目前,崇礼、桑植已先后于2018年和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双双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其中,桑植结合自身发展模式,提出要打造知识产权精准扶贫“世界样本”的目标。崇礼在运用知识产权脱贫摘帽的同时,也全面加强冬奥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借助冬奥会更好更快实现全面小康。

甘绍宁表示,知识产权多年来助力精准扶贫的探索和实践表明,知识产权不仅能在工业领域、大城市、工业品牌中发挥作用,而且也能在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打造出区域特色品牌,壮大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发布会上,湖南省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云海说,从1994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已连续帮扶桑植县26年,双方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行业优势,逐步形成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为主要着力点,以“建设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稳定一份收入(建品牌、带产业、稳收入)”为目标,打造“质量高、发展快、模式好”地理标志产品,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促进地方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这些经验不仅仅在桑植,应该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应该切实可行。可以说是打造了质量高、发展快、模式好的‘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世界样本’。”赵云海称,下一步,桑植县将继续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持续运用好地理标志和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切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扶贫办主任朱兴国说,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知识产权就是阳春白雪,觉得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有用武之地,但其实从我们工作实践中感觉到,知识产权源头和着力点不仅仅在工厂车间,同样也在田间地头。我们在实践中确实感受到,知识产权具有它在产业培育中独特的优势”。

他认为,桑植县、崇礼区和全国其他地区,共同类似的情况就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特色农产品较多。所以通过专利、商标、地理标志这三大路径,聚焦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依靠农业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路子。(完)

来源:中新网

编辑:陈加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市场监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