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燕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指出,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四个最严”,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加强食品安全防护的坚定决心。
以最严标准,牢把准入“门槛”。进入市场流通、消费的食品是否安全,要看标准严不严。严标准,才会有高质量、好品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设置严格、明确、实用的准入标准,牢把准入“门槛”。尤其要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向国际食品法对标接轨。
以最严监管,守卫安全红线。食品安全是底线,也是红线。一方面健全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另一方面,应将监管过程前置、下沉,加强日常监管、一线监管,将可能触碰红线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等及时扼杀在萌芽中。
以最严处罚,强化震慑力度。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容不得丝毫闪失,也容不得“宽大处理”。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惩治不法行为,必须重典治乱、猛药去疴,予以最严处罚,运用法律武器强化震慑力度,切实提高违法成本。要在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对再犯从严从重进行处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探索上多下功夫。
以最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要落实到位,还应扭紧责任人这个关键。我们要以最严问责制度为遵循,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用“铁腕”手段拧紧责任的“螺丝钉”,明确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将食品安全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食品安全无小事。我们不仅要将“四个最严”写在纸上,更要真正落在地上,努力建立让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方位织牢食品安全网、构建“吃得好”的饮食环境,让人民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