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柱经常下田随手扯下稻穗放在办公室。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璇 视频 李赛凤 长沙报道
初秋,长沙宁乡金州镇隆平高科关山研发基地,1500亩稻田随风轻拂。
杨远柱办公室的窗户就对着这片稻田,放眼望去,此时已是满眼金黄。
春天播下的种子,在秋天收获。
正如播种和收获的规律,从事水稻育种41年的杨远柱,多年来全身心培育高质量品种,从源头保障农民使用“安全种”“放心种”“优良种”“丰收种”,凭借诸多的创新成果,今年,他获得了第七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成为本届唯一获此奖项的个人。
办公室角落里的草帽。
诸多头衔和荣誉加身的农业专家
走进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的办公室,扑面而来的是稻米的香气。
书架上,摆放着塑料小瓶装的各种大米样品,窗台上随意铺陈着几把稻穗。
顶着湖南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种业科学院院长等诸多头衔的杨远柱,小麦一样的肤色,随手扔在角落的宽沿草帽,都成为他常年深入稻田一线工作的最好见证。
“新品种展示评比试验区每年有接近4000个品种在这里进行总比较试验和展示。”杨远柱指着窗外金黄的稻田向记者介绍道。
在杨远柱身上,有很多荣誉加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全国创新争先奖、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这次荣获第七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则是对他认真践行“产品零缺陷、服务零遗憾”的质量理念的一次高度认可。
放弃“铁饭碗”坚持市场与产业导向
针对传统的课题组育种模式存在的弊端,1999年,杨远柱毅然辞掉公职,放弃“铁饭碗”,投身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
经过22年的探索,杨远柱在国内率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工厂化、分段式”育种创新模式,开发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高度共享和育种的规模化、专业化、精准化,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和品种质量。
从事水稻育种41年来,杨远柱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持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成果,有效推动了我国南方水稻育种技术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他研创了“强优势种群、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品质基因一致”的分子设计育种体系,把“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广适高产”作为主攻方向,创制了隆科638S、晶4155S、湘陵628S和株1S等系列经典不育系。
针对2010年以前,中籼型温敏不育系遗传背景狭窄,对父本选择性强,优质抗病资源利用率低,杂交中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差等问题。杨远柱利用自创的优质抗倒早籼型不育新种质湘陵628S与生产上主推的中籼型不育系杂交,后代经多基因MAS选择和多性状表型胁迫选择,首次培育出以早籼遗传背景为主和掺入粳稻遗传背景的新型中籼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培育出118个隆两优、晶两优系列品种。
通过国家审定,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4.7%,其中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8个,中抗及以上稻瘟病品种占42.9%,优质品种占67%,充分协调了杂交中稻绿色、优质、广适、高产之矛盾,推动了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
办公室书架上的稻米样品。
“决不把农民的口粮田当成育种家的试验田”
“决不把农民的口粮田当成育种家的试验田”,从事育种41年以来,杨远柱全身心培育高质量品种,从源头保障农民使用“安全种”“放心种”“优良种”“丰收种”,始终牢记“培育优良品种,造福亿万农民,振兴民族种业,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
我国水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超10亿亩次,危及食品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
杨远柱高度重视抗病虫、养分高效利用等绿色性状的改良,先后培育出株两优02、陵两优268、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等173个绿色品种,累计推广4亿多亩,不仅确保了大面积高产稳产,还节省了大量农药化肥,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稻米卫生品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41年来,杨远柱主持创制出达国际领先水平的不育系30余个,培育出农业农村部超级稻11个,成为全国培育高质量水稻品种最多的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累计推广面积6亿多亩,增产稻谷220多亿公斤。近两年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年产稻谷2100多万吨,占全国水稻总产的10%,每年可养活1.5亿人。
“从源头确保老百姓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是我一辈子的使命。”杨远柱说。
来源:红网
编辑: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