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递市场信任 服务市场监管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丁 莹 编辑:刘郁蕾 2018-06-08 15:38:02
时刻新闻
—分享—

  传递市场信任 服务市场监管

  我国正加速由认证认可大国变为认证认可强国

  中国质量报记者 丁 莹

  “认证”是由第三方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认可”是由第三方对从事认证、检验、检测活动机构的技术能力予以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国际通行、社会通用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认证认可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典型特征,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向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世界传递信任,解决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诚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被称为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认证认可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上专门提到“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并就推进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加强网络安全检测认证工作、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质量认证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要求“对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认证能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律转为认证”。

  ——规划层面积极引导。《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确定为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认证认可体系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中采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的措施和办法”“加快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市场监管能力”。

  ——政策层面不断加强。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审改办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统一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完善认证机构审批程序等列为重点改革任务。2017年9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85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质量认证体系建设;2018年1月17日,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做出顶层设计,为新时代认证认可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认证认可大国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初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构建统一管理工作体系。兑现我国“入世”承诺,建立了国家统一的认证认可法律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结束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局面,建立由30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制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

  ——贯彻中央深化改革部署。扎实推进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转产品认证管理等中央重点改革任务,放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准入,改革完善认证机构审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制度,有效激活了市场发展活力。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保护消费者利益,切实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市场准入管理,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节能低碳环保认证认可制度,积极探索有机认证助力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构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运用认证认可手段培育区域质量品牌,带动了产业和消费提质升级;围绕“放管服”改革,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铁路、消防、安防、司法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认证认可制度,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全面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对外签署13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18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发布《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与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担任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人员认证协会(IPC)主席等一系列国际要职,主导制定国际认可发展战略并建立LED认证、服务认证等国际认证制度,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0%以上的经济体。

  ——努力建设认证认可强国。认证认可活动已全面覆盖国民经济所有门类和社会各领域,共有认证机构403家、检验检测机构331235家,国家认可的各类合格评定机构9000多家,从业人员114万余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值突破2300亿元,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我国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175万余张,获证组织60万余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正在由认证认可大国向认证认可强国加速转变。

  发挥认证认可作用强化市场监管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将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作为重大改革举措,决定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管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认证认可将在市场监管新体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所有国民经济门类和社会各领域都已全面推行认证认可制度,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形成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通过认证认可的传导反馈作用,引导消费和采购,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激发市场主体自主提升质量的积极性。

  ——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在前市场准入环节,政府部门通过强制性认证、约束性能力要求等手段,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领域实行准入管理;在后市场监管环节,政府部门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将第三方认证结果作为监管依据,保证监管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作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必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监管数以亿计的微观企业及产品上,而是重点监管数量有限的第三方机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认证认可信息作为诚信评价和征信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健全市场信任机制,降低市场风险,优化市场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确保进入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起到源头把关、净化市场的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方面,向市场提供独立公正、专业可信的评价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错配,引导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方面,帮助消费者识别优劣,避免遭受不合格产品的侵害,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进产品和服务。

  ——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国际信誉。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合格评定程序作为各成员方共同使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各方合格评定措施不得对贸易带来不必要障碍,并鼓励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合格评定程序。采用国际通行的认证认可制度,并充分利用双多边互认成果,可以避免内外监管的不一致性、重复性,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丁 莹

编辑:刘郁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市场监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