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株洲市场监管的执法新范式

来源:红网 作者:祝世安 编辑:苏莉雅 2025-04-28 18:13:2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4月28日讯(通讯员 祝世安)近日,株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助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的若干举措》,以“事前预警、事中包容、事后帮扶”的全链条服务为核心,推动执法模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改革举措,既是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管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株洲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彰显了政府部门在职能转变中的责任担当。

服务型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选择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强调,要“寓监管于服务”,通过柔性执法激发市场活力。

株洲市作为湖南省工业重镇,拥有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产业集群,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67.9%的GDP、70%的税收、90%以上的新增就业。然而,传统“以罚代管”“一刀切”的执法模式,易让企业陷入“一罚了之”的困境,甚至因轻微失信影响长远发展。

株洲市市场监管局此次提出的服务型执法,通过“四张清单”(免罚、轻罚、减罚、免强制)动态管理、“首年免查”等包容审慎政策,为企业尤其是“四新经济”主体留足成长空间,体现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核心理念。

全链条服务:从“被动监管”到“主动赋能”

株洲市市场监管局的方案亮点在于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闭环。

事前,通过“合规小课堂”“体检式行政指导”强化普法,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事中,推行“综合查一次”“信用分级监管”,减少重复检查对企业的干扰;事后,建立案件回访、信用修复、帮扶纾困机制,避免“处罚即终点”的弊端。例如,对罚没金额较高的案件实施“回头看”,既监督整改成效,又提供质量管理、标准制定等增值服务,将执法过程转化为企业合规能力的提升过程。

这种“执法+服务”的融合,正是现代政府治理中“共建共治共享”思维的体现。

改革落地:需破解执行与协同难题

好的政策需配套扎实的执行。服务型执法的推进,需警惕两种倾向,即“宽松软”导致安全底线失守、“走过场”使政策流于形式。

对此,株洲市市场监管局明确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坚持“四个最严”,同时通过“扫码入企”“说理式执法”规范程序,平衡了“力度”与“温度”。

此外,跨部门协同是关键。方案中“工作专班”的设立,整合了法规、信用、执法等多方力量,但未来还需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确保“风险预警—执法裁量—修复帮扶”各环节无缝衔接。

服务型执法的改革探索,其本质是以法治化、市场化思维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执法方式的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期待这一“服务先锋”品牌能持续深化,让更多企业感受到“有温度的监管”,为株洲打造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新高地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祝世安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市场监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cjg.rednet.cn/content/646948/62/149143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市场监管频道首页